pupuho.com

  • 奮發向上克服挑戰

    奮發向上,克服挑戰!
  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    有時候我們是經過一番非常特殊的選擇後,才來到這個世界,可是一來到這裡,我們就忘記了,於是那些我們在天堂所做的特別選擇,就變成似乎是我們生命中的障礙或負擔。但是事實上,上帝的加持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,有時會偽裝起來。有句英文諺語說:「最貧瘠的土壤孕育出最強壯的大樹。」

    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所做的選擇上,或是放在我們自認為不利的情況上,因為,畢竟所有的一切都是幻相。我們應該專注於:此生要成就什麼?將心思放在我們所擁有的,而不要去管我們沒有什麼;我們沒有的東西多到數不完,但我們也擁有很多東西。有的是我們明白知道自己擁有,而還有很多東西則是我們擁有,但自己卻不曉得。所以事實上,我們還有許多東西可供使用。

    清海無上師以英文講於美國洛杉磯國際禪三1998.12.17
    http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ch/news/122/mt.htm

    ☀️多打坐就少問題——我們打坐愈多問題就愈少,即使有問題,也不那麼重要了。我們打坐以後,就知道沒有什麼事那麼重要,我們只覺得快樂、充滿喜悅,當我們快樂、喜悅時,就不在意任何事了。真的!我們不會用頭腦想太多。~清海無上師

  • 實際經驗勝於理論空談

    以前中國有一位大將軍,他臨終時,國王問他:「你死了以後,誰能接替你的工作呢?」這位將軍沒有向國王推薦自己的兒子,而推薦另外一個人。國王聽了很驚訝,問道:「你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書,談起兵法來頭頭是道,不是他最合適嗎?」將軍回答:「不、不!我那個兒子只會講大話,他雖然懂得兵法的理論,但完全沒有實際上戰場的經驗,所以我不推薦他。」

    後來將軍往生以後,國王沒有聽從他的建議,仍執意認為他的兒子很優秀,對兵法一清二楚,能夠對答如流,所以就任用他的兒子為大將。結果這個兒子果真百戰百敗,不像他的父親一樣百戰百勝,因為他完全沒有實地上戰場的經驗,只是光靠念書而已。

    在戰場上,各種情況千變萬化,不是光靠死背出來的理論就可以應對,更何況每個地方的地理形勢、風水和氣候都不一樣,如果每次打仗都在那邊套用書上的理論,怎麼行呢?還有,每次面對的敵方軍隊也不一樣,而且我方軍隊的士氣和身體狀況,有時候也會隨著各地不同的風土而有所差異,所以不能隨便這樣依樣畫葫蘆。這位將軍的兒子從不曾跟隨他的父親去打仗,沒有親自學習那種實際的經驗,所以無法打勝仗。

    我們做任何工作也是一樣,我們做越多,自然反應的能力會越來越好,然後逐漸訓練成一種習慣。

    實際經驗 勝於理論空談
    清海無上師以中文講於福爾摩沙西湖
    1992.04.25(影帶編號#243)
    https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ch/news/167/st1.htm

  • 明師給徒弟的試煉

    以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師父,他有很多徒弟。他在往生以前,不知道要選哪一個徒弟出來接替他的位子;雖然他已經想好一個人選,不過,他還是不太確定要把衣缽傳給哪一個徒弟,所以,他決定給徒弟們一個測試。

    這位師父集合所有的徒弟到一個大原野上,然後要他們每個人都為他蓋一棟房子。他說看誰能夠蓋出最好的房子來,他就會把衣缽傳給他。每當徒弟蓋好房子時,那位師父都會來看,然而,他總是說:「不!我不喜歡。把房子拆掉,再重蓋!」像這樣的情形一再重複發生,所以,他的徒弟越來越少了,他們心想:「師父大概瘋了,因為他現在老了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。我們最好趁早離開他,留下來只是浪費時間而已。」、「這是哪一種師父啊?他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!而且總是給我們添麻煩;房子蓋好了,卻叫我們拆掉重蓋!等我們再蓋好以後,又叫我們把它拆掉…,這樣有什麼用呢?」這個跟密勒日巴的故事很類似。

    最後,幾乎所有的徒弟都走了,連那個蓋了六十九次房子的徒弟也走了,只有一個留下來,這個徒弟蓋了七十次,當然,他的師父把衣缽傳給他。這個徒弟之所以會留下來,並不是因為他很有耐心,而是他裡面知道他的師父怎麼偉大,因為他有體驗、有智慧,可以看到師父偉大的地方。如果一個徒弟等級不高的話,就不可能了解他的師父有多偉大,因為兩個人等級不同。比方說一個小孩子不可能知道他的爸爸所了解的事情,即使他爸爸教他,他也可能聽不懂,只有當他長大時,才能夠懂那些事情。

    明師給徒弟的試煉
    清海無上師早期開示於福爾摩沙台北1985.08.03 (原文為英、中文)CD_CE01

    https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ch/news/168/st1.htm

  • 如何在一分鐘內與上帝連線(2/6)

    我心想:「天哪,至少對人類來說,人類錯過了太多。」這只是不到一分鐘的訣竅,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能掌握整個宇宙的愛、宇宙的智慧—甚至是你想知道或想要擁有的其他一切。這甚至能在今生幫助你,讓你得到任何你需要的東西。需要,而非要求。「需要」是指我們有足夠的資源來維持這個肉身殿堂,讓我們可以用它來繼續我們的靈性回「家」之旅。它是如此簡單,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相信。但事實證明它是有效的,對於數十億有幸獲得這種宇宙智慧,並每天使用它來獲得靈性及物質益處的人來說,它是成功的。當你有修行,上帝也會照顧你物質方面的需要,所以你擁有所需要的一切,真的如是。
    天哪,我越想越覺得很遺憾,人們沒有跑來,把這些上帝的知識、上帝的愛、上帝的智慧和上帝的保護帶走,以留給自己,這樣即使在這一世,他們也會得到充分的保護,並及時獲得完全的開悟。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快開悟,但只要他們聽從並遵守明師的教導,所有人都會開悟,這並不算要求很多。不算要求很多。
    只有五戒,只要花不到一分鐘的時間,就能知道該怎麼做。僅此而已。這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如此簡單、如此備受福佑、如此有效,如此,噢,天啊,讓人幸福快樂。因此,生活在這個世界上,你也可以擁有天堂。兩個世界都屬於你。兩個世界都永遠屬於你。只要你仍然活在這個物質世界中,你也能擁有這個完整的物質世界。師父也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保護你、幫助你、福佑你,直到你再回到你的天堂家園。我無法用言語告訴你這有多麼簡單。我沒有更多的言語可以解釋,因為它實在太簡單了—就像你攤開雙手,看著你的掌心一樣。要認識上帝、得到開悟,要從這裡、地獄乃至更遠的束縛中解脫,就這麼簡單。
    我為你們所有人祈禱,願你們真的領悟這種智慧,真的能明白,在你仍然擁有人身之時,能夠修行觀音法門是多麼地珍貴。你只能勉強地將其稱之為一種法門。其實,它並不是法門。它來自你內在的靈魂,來自你內心深處,明師會將它傳授給你。有一些簡單的指示,它們只是關於你身體的姿勢或你的頭腦,僅此而已。摘自如何在一分鐘內與上帝連線(六集之二)

  • 甘露法語

    甘露法語—清海無上師
    🎈並不是我們改變這個世界,而我們的心裡安寧,世界就和我們無關,對我們不會有影響。
    🎈修行並不是盤起腿來打坐才是修行,修行是你開始有這個「觀念」,想瞭解人生的無常,有這個觀念,要淨化自己,成為一個完美的眾生,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修行了。
    🎈大丈夫是一種風度,一種等級,一種能力,一種智慧,可以知道、明白、瞭解事理,有很高的理想要了脫生死,要瞭解宇宙的法律,要得到大智慧,要悟「道」,這樣子是大丈夫。
    🎈所謂「究竟」,是自己修行解脫,以後具有大力量可以渡眾生;自己什麼都有,也可以應眾生所求給他們,沒有什麼不可能給的。
    🎈我們如果夠勇敢,能真正放下食、衣、住、行的東西,那佛菩薩一定會照顧我們,很可能祂們會考驗我們到最後一秒分,甚至讓我們連最後一點空氣都沒有的情況下,再給我們氧氣,但是佛菩薩一定會幫忙的。
    🎈錯用神通會造很多災難給自己。
    🎈修行的人他的氣氛會越來越柔和,所以修行越高,人家越喜歡接近。因為修行的人不管處在任何氣氛中,都不激動,修行越高越能和更多的人配合,所以每個人都喜歡他,因為每個人接近他,都會感覺到好舒服,而跟其他人相處的時候,總是會感覺到被干擾。因為一個高修行的人,不會管人家,也不打擾人家的氣氛,所以大家才感覺很柔和。
    🎈我們不要怪什麼人,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。
    http://www.godsdirectcontact.org.tw/ch/news/91/o-0.htm

  • 重獲無上喜悅

    通常,過去的上師教人是從這裡開始—從最低的脈輪開始,然後往上到這裡,再到這裡,再到這裡、這裡,然後到這裡、這裡。但最終你也會到達這裡。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需要花七年的時間才能修練完所有的脈輪。但不見得要這樣。因此,我們是從這裡開始。不見得要那樣修。如果你已經在五樓,就不必回到一樓,然後再上去。這樣很浪費時間。[…]

    開悟跟感覺沒什麼關係。感覺屬於情感的層面。我們哭泣,或與他人的連結—這都是情感。但開悟超越大腦,與情感無關。所以,我感覺自己很開悟,然後到處跟人說:「噢,我很開悟!噢,我棒極了!」當我們這樣做時…那是出於我執。我們應該做個平常人。我昨晚已經說過了,我就像個平常人,發現自己還有另一種能力。因為我不只是這個情感或智力,我也是聖潔、神聖的,我是我所發現、我所重新找回的那個神聖、聖潔的一面。你們也會重新發現它。但這並非為了滿足我執,或是為了帶來愉悅。那超越了「我現在已經是聖人」之類的想法。不過也有一些人會感覺很舒暢,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,會感覺很輕盈、很…你們當中有人感覺特別舒服嗎?(有。)是,是。那就是不同之處。[…]

    有時我們期待太多,反而讓自己失望。你們打坐時,只要像個嬰兒一樣。坐在那裡,用第三眼看出去,這樣就好。內心無所求,無所期待。因為只有頭腦、只有心智才會有期待。我們的目標始終是純粹的,始終是開悟的,始終是神聖的。誰在等待神性?是大腦這個電腦。[…]印心時,我說:「放輕鬆坐著,忘掉一切,不要管身體的感覺,只要從前面看出去。」[…]

  • 重獲無上喜悅(3/10)

    重獲無上喜悅(十集之三)

    德國慕尼黑
    1993.05.02
    2025-11-18

    印心的難易,取決於明師。有的明師行事嚴苛,那是他的性格特質,跟開悟無關。每位明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工作系統與方法。他想以這種方式,而不是那種方式,你沒辦法改變,不過這跟他是否開悟無關。比方說,兩位明師的開悟等級相同,但卻以兩種不同的方式教導徒弟。所以有些學生進步比較快,或進步比較慢或停滯不前,或非常慢—需要兩、三世。這就是為什麼在佛陀的時代,或是其他明師的時代—這並非很久以前的事,也許是在一百年前—需耗費四世才能完全了脫此塵世,四輩子。不像我們—僅需一世,因為我傾盡了所有力量,傾盡了我能給的所有力量。我毫無保留。[…]所以明師之間是很不一樣的。[…]

    (請容我回到療癒的話題。我對您的理解正確嗎—我們不該療癒他人,為了能集中能量,以避免能量分散?)是的,因為這很浪費。[…]如果真的有必要的話—不過我們有那麼多醫院、這麼多藥物和先進的醫學,不必總帶著我執亮來亮去,然後心想:我療癒了那裡、療癒了這裡。這不是我們的工作![…]你太過在意這個肉身了,它可能明天就消失了。你根本無需擔憂這些。你已經聽到了嗎?那個人的兒子—那麼年輕、漂亮、帥氣—已經往生了![…]

  • 誰能真正獲得救贖(10/11)

    人們不曉得獨處的感覺,他們不明白獨處的快樂,大多數人不懂。這就是人們結婚的原因。儘管婚姻不幸福,還是在一起。因此才會有孩子,儘管含辛茹苦,他們卻甘之如飴。他們喜歡群聚,至少兩個人在一起,夫妻或者男女朋友。只有人類喜歡這樣,也許是因為來自天堂的記憶。
    在天堂,人們彼此間沒有分離。即使人們沒有待在一起,他們總是心意相通,時時都覺得近在咫尺。若他們想拜訪對方,起心動念,便心想事成。在天堂不必透過性行為,抱歉這麼說,透過人類這種肉體接觸來生小孩,他們用領養的。通常他們會從較低等級領養,把人帶到高一點的等級。他們會專注集中,把一股慈愛且提升的能量,傳送給他們所選之人,如果那個人也願意「接受」他們。那個人必須先經歷一種淨化系統,然後隨著他們的光束提升上去。接著,他們會試著環繞那個人很長一段時間,給他更多高等的能量,就像在地球的輸血一樣。或是器官捐贈。在上面給予的是能量。然後他們就把那個人領養到自己的家庭中。
    佛陀與古聖先賢,佛陀還在世時,講過很多這樣的故事。良善、道德高尚、或有德之士,會出生在高等的天堂,讓天堂的人口增加。他們都是這樣說的。這個領養系統也一樣。如果你自己上不去,但有人領養你,你也可以上去。在地球上也一樣。假如你自己無法申請去美國,但年紀合規定可被領養,有某個美國人領養你,你就可以去那裡,像美國人一樣生活。⋯ 如果問任何天堂眾生,假如你恰巧遇見他們,問他們是否願意來這裡玩幾天,他們會搖頭拒絕。他們不會喜歡的。他們視我們的世界如糞坑。地球上的食物即使非常美味,我們認為是人間佳餚,他們都覺得像垃圾。他們覺得我們在吃垃圾,不明白為何我們吃這個,吃那個?總而言之,他們一點都不喜歡我們的世界。對一些明師亦然。他們必須全然忘記天堂,才能待在地球上。必須忘掉他們的地位,才能成為人類。所以壓力重重。
    摘自誰能真正獲得救贖(十一集之十)